年假所剩無幾, 雖然陰雨綿綿, 還是找了天去故宮逛了逛. 門票160元, 另外又花了100元租用語音導覽.
擠爆了, 除了台灣人外, 還有好幾個大陸團及日本團和不知甚麼地方的團.
有些大陸團的台灣地陪素質挺差的, 我就聽到有個地陪跟大陸團解說: "所謂銘文就是你看不懂的字"
............自己肚裡沒墨水還以為大家都跟你一樣低水準, 你怎麼知道人家看不懂? 我就看得懂好幾個. 你又怎麼知道大陸團裡沒有一個博士?
所謂銘文就是刻在銅器上的文字, 不管它是甚麼字體. 只不過剛好青銅器的全盛期是使用篆書而已
今天如果有人鑄了銅器, 上面刻楷書隸書或甚至明體字, 它一樣叫銘文
總不會說楷書跟明體看不懂吧? 去重讀小學算了
另外故宮全館禁止攝影, 雖然有些人會偷照相, 但這裡我要老實說
偷照相的, 幾乎都不是大陸人; 而是台灣人和日本人
雖然在口袋裡放了台數位相機, 但是連大陸團都不照相了我怎麼能照呢?
於是只好效法古代人: 用畫的!
首先是鎮館之寶之一的翠玉白菜
原本是有白有綠的玉所雕刻而成, 鉛筆速寫畫不出顏色是一大缺憾
注意菜上有兩隻蟲子是翠玉白菜的一大特色
再來是另一件鎮館之寶: 肉形石
照語音導覽的內容聽來, 肉形石表皮的顏色是用染的, 並非玉的原色
同樣, 速寫沒顏色是一大缺憾
以上兩件玉器的特別處在於, 它們所使用的材質都不是上好的玉石
像翠玉白菜本身的玉質有綠有白, 中間又有雜質. 但是經由工匠的巧思, 將綠色部分作為菜葉, 白色部分作為菜梗; 雜質部分藏在葉脈中或者作為凍斑.
肉形石也是巧妙的利用了玉石本身的瑕疵來作為肉的層次與質感.
是這樣的匠心獨運, 使它們成為了獨一無二的珍品
接下來是西周時代的銅器, 首先是宗周鐘
宗周鐘是厲王所鑄, 我速寫時省略了一些花紋及上面的銘文
這是另一件鎮館之寶: 毛公鼎
毛公鼎是宣王時期的作品, 有著樸素外觀的毛公鼎之所以有這麼重要的地位在於它鍋底刻有500個銘文, 是目前發掘出銘文青銅器中字最多的一個
裡面的銘文我就不照著畫了, 一方面角度不好看不到, 另一方面...開玩笑這麼多字照畫是要我死嗎? XD
周代的青銅器可謂極品, 有許多除了較深較明顯的圖案外, 以為是留白的地方上面其實都陽刻了無數個細小的螺旋紋
稍晚的漢代銅器反而都沒那麼精緻. 事實上即使是現在的技術我也很懷疑能作得出如此精緻又精密的銅器
春秋戰國時的名兵器: 戈的各部位名稱
另外看到個有趣的東西
這是一個陶製小井, 井的上方還有屋頂與滾輪, 另外還附兩個小陶罐
完全就是真正用來打水的井的樣子...除了它只有約四十多公分高之外
原來漢朝人就會玩模型了 XD
如果每個都畫的話我大概到閉館開始趕人都逛不完一個廳, 於是只挑有趣的東西畫.
另外太過複雜的工藝品如象牙鏤空雕刻的17層象牙球、用杏仁或核桃雕刻的小船等, 太難畫而且就算畫出來也無法展現它的作工精妙, 也就只看不畫, 有興趣的自己到故宮看吧
早上出門, 進館大約11點左右, 連午餐都沒吃一直看到將近17點快閉館, 才勉強把一館走完而已, 很多東西, 尤其字畫類都是走馬看花.
而且有好幾個廳在整修中, 所以這6個小時其實我連一館都還走不完, 找機會還要再去逛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