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Tokarev TT-33是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大量使用的手槍, 也在戰後大量的授權附庸國生產
包括早些年大陸黑槍大量流入台灣時, 著名的"黑星"手槍便是中共自行生產的五四式手槍

雖然蘇聯早在1951年便決定採用體積更小的Makarov PM作為新的制式手槍, 但TT-33的歷史地位仍無庸置疑. 不單是因為它在二戰及越戰時的大量使用, 也因為它是率先採用模組式槍機的手槍
Guns & Ammo雜誌更在1997年8月號將它列為20世紀十大最佳手槍之一
(參見百步穿楊-二十世紀十大最佳手槍)

台灣玩具槍大廠KWA早在前年底美國Shot show便公布了TT-33瓦斯槍, 但上市日期卻一拖再拖, 直到最近才終於在國內上市
在此之前市面上只有性能相當不理想的Hudson TT-33瓦斯槍及WG及俄製的CO2槍, 兩者都不是可以拿來下場的東西; 因此當KWA TT-33終於上市便立刻下手購入

紙盒外觀, 大大的KWA標誌像怕人不知道似的 XD
IMAG0237  

打開盒蓋, 熟悉的KSC式包裝法: 膠膜包起來, 說明書放在外面
IMAG0238  

說明書拿開便看得到槍了
IMAG0239 
由於TT-33真槍便是參考了M1911的設計, 因此KWA連槍盒都直接用1911的 XD

割開膠膜拿出槍
IMAG0240  

刻字再度採深刻而非之前KSC手槍普通的的上漆
IMAG0245 
但是內容杯具 XD

槍身另一側
IMAG0241  

一起買的備用彈匣, 用密封夾鏈袋裝起來感覺好像Air?aves
IMAG0236 
但是, 結果買這個備用彈匣又是另一個杯具, 後詳

一直躺在櫃子裡的真品皮槍套終於能用了
IMAG0244  

看起來很好, 但是事實上彈匣並不合槍套. 瓦斯彈匣比起真槍彈匣多了一截進彈嘴, 前面說的杯具就是由這進彈嘴而起.
由於蘇聯當初把這個槍套作得太過剛好, 因此多出的這截進彈嘴便成了個麻煩, 請見下圖
IMAG0244 
紅線是彈匣在彈匣袋內大略的位置, 可以看到因為進彈嘴的關係, 彈匣無法推到彈匣袋底部, 因此彈匣裝在裡面會比原設計高出藍線以上的高度

就多這截高度, 雖然槍套上蓋蓋得起來, 但很快我就發現槍套內有被彈匣底板刮出來的傷痕.
槍套畢竟比彈匣貴, 只好放棄不裝備用彈匣. 蓋起來的樣子
IMAG0243

至於槍本身, 則有幾個問題
1. 覆進簧超短, 因此滑套歸位相當沒力. 這點我已經換加強覆進簧解決
2. TT-33真槍並沒有保險裝置, 在真槍上只要把擊鎚歸位便算是上了保險, 但瓦斯槍無法這樣作; 因此KWA在扳機上動了點手腳, 將扳機往下撥時便無法扣引扳機

但是這個設計雞肋到極點

我了解由於某些國家要求玩具槍一定要有手動保險因此不得不想辦法生出所謂的保險, 但是這個保險事實上只是敷衍了事甚至製造麻煩.
就算扳機在向下撥的狀態, 只要食指扣引扳機的上半部依舊可以直接擊發. 而反過來說, 即使不將扳機往下撥, 如果扣扳機時食指位於扳機的下半部, 則扳機會被往下撥而無法擊發
...我論會有很多人抱怨緊急時扳機扣不下去...
而且這點可能得靠習慣解決...

總結起來, 這把KWA TT-33的優點:
1. 亮黑色烤漆質感不錯
2. 灌一次瓦斯可以輕鬆打掉兩個彈匣 (裝彈量少嘛)
3. 目前唯一能下場的俄國手槍

缺點:
1. 裝彈量極少, 只有10+1發
2. 初速偏低, 只有8開頭
3. 瓦斯氣化效率比以往KSC手槍表現略差, 氣灌太滿前幾槍會噴白煙
4. Hop up不太穩定
5. 彈匣因多一截進彈嘴, 無法完全塞進真品皮槍套 (瓦斯槍的通病, 不是KWA的錯)
6. "保險"非常雞肋

其實如果連TT-33的性能表現都如此平凡, 我有點擔心尺寸更小的Makarov會是甚麼樣子
但是依然熱切期待中: 我還有一個Makarov皮槍套在等呢 X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oxbi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